《昆华校歌》,古老而青春。八十多年前,这首歌曾是昆华中学(今昆一中)的校歌,湮没无闻半个多世纪,如今又成为了昆一中的校歌。《昆华校歌》,复古而现代。其词作于八十余年前,饱含浓浓古意,典雅朴实,言简意赅,却含蓄隽永;其曲重谱于今日,悠扬动听,又特意留存了上世纪的款款风致。
《昆华校歌》,寥寥数言,七十余字,却寄寓深沉。一言一语,道出了求学为人之真谛,是八十余年前昆华中学教育所宗,一字不易,却也暗合八十年后昆一中育人之旨。精神血脉,虽历百年,犹有回响。此中,可以深切感受昆一中校史之渊远、校风之真纯,可以窥见一代代昆华学子的精神肖像,他们的风姿,他们的气质。
“滇南首郡,桃李成荫,一堂师友,亲爱精诚”,遥接2500多年前《诗经》的四言之美。曲调深情舒缓,在当下的浮躁中给人一片宁静。“滇南首郡”,校史之悠远,悄然注上心头。昆明为滇郡之首,昆华为新学之先。创建于1905年的昆一中,跨越了三个时代,三易校址,七次更名。时在1912—1932年,学校位于文林街,校门前有照壁,照壁前有“滇南首郡”牌坊。揽地形之胜,不止于此。滇池水浩渺,荡涤心胸,五华山岿然,陶铸品性。人文萃聚,吾校居中而立。地杰,然后人灵。于是,昆华才俊,济济堂堂,相亲爱,相赤诚,师友怡然。“一堂师友”典出黄宗羲对明末东林书院的评价:“一堂师友,冷风热血,洗涤乾坤”。彼时民族危亡之际,移之于昆华,其对昆华学子之冀望,自不待言。锤炼身心,成长之础石;智识和修养,成才之两端,此是学校一贯推重。“学和养,真且纯”,仅用六字,道出了昆华学子之风貌。“真”和“纯”,既是学问上的一心贯注,又是修养上的纯真,就如李贽所言,昆华学子保持一颗“绝假纯真”的“童心”,以赤子之心,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。“练好我们的心,练好我们的身”,直指中学生的两项基本任务:“练心”“练身”。所谓“练心”,就是精神上的熏陶,即“文明其精神”;而“练身”则是身体之锻炼,亦“野蛮其体魄”。这两句与毛泽东1917年所写《体育之研究》中“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”异曲同工,无论是那段救亡图存的艰难岁月抑或当下,身心俱练都是我们的矢志追求。修业养德,身心健康,昆华人又不限于此,志在“成己成人”,不断自我完善,修身以成己;养成理性的认知,积极的社会责任感、使命感,坚定的意志,材全德备,推己及人,成就理想人格,这才算是“成人”。使民族复兴,使群体奋发进步,这是身为其中一份子的我辈之责任,而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,这也是我校的终极目标。如此,方不负昆华之名,如此,我们才无愧于一名光荣的昆华中学生。
辞之谆谆,心不能忘,常思之,常歌咏之。这不仅是一首校歌,更足以作为我辈毕生为人治学的准则。
我不知道七八十年前是谁最后唱起这首歌,终于寂然,我只知道这一次,我将唱响它,终至喧腾。